返回網站

犬鉤端螺旋體: 預防勝於治療

鉤端螺旋體病是一種細菌性的人畜共通傳染病。當接觸到被感染尿液所汙染的土壤、水源及汙染媒介(fomite),細菌就會從粘膜感染到健康的犬隻。在潛伏期後,螺旋體最後會存在於腎小管內,並隨著尿液排出體外。健康未發病,且未被診斷及治療的犬隻也可以經由尿液散布鉤端螺旋體持續數週至數月,如此造成更多的感染及提高散布的風險。

由於氣候變化,人口增長和棲息地侵占(encroachment)等因素,犬鉤端螺旋體病的病例正在增加,預計未來將繼續增加。因此,現在需要適當的生物安全,生物監測和預防措施來診斷和治療鉤端螺旋體病。

broken image

尿液傳播

鉤端螺旋體在感染後7至10天開始會經由感染病患的尿液排出,但在開始給予適當的抗生素治療後的2至3天就會消失。 病原體的排出(shedding)也可能發生在臨床健康的狗(即亞臨床帶原者)中。 鉤端螺旋體可以存在於腎小管中持續數周至數月,因而造成潛在的慢性帶原狀態。在一項研究中,發現有8.2%的研究犬的尿液中發現病理性鉤端螺旋體,無論它們的健康狀況如何。因此,亞臨床帶原者可能是導致鉤端螺旋體病蔓延的更大因素,如此對公共衛生的風險比預期的還大。

broken image

生物安全與生物監測

由於未發病的鉤端螺旋體病不容易被診斷,因此,如果有任何理由懷疑鉤端螺旋體病,建議常規使用適當的生物安全實驗檢測。要注意因病原體自尿液散布、需要導尿、限制步行、減少患者在醫院中的活動、明確的患者標籤、向照護者說明潛在的人畜共患/傳染性感染、以及需要經常洗手和使用個人防護設備。

預防

在某些地區,鉤端螺旋體疫苗被視為非核心,且基於風險才需要施打的疫苗。 但是,亞臨床鉤端螺旋體病帶原者的存在及不常進行檢測的情況下,可能會讓人以為此種疾病發生率不高。雖然疫苗不能抵抗亞臨床感染或是避免尿液中病原的排放,但疫苗的接種卻可以幫助預防感染,然而沒有疫苗可以100%有效的抵抗亞臨床感染,而且也不是所有的疫苗都標榜著可以預防病原體的排放。犬11合1疫苗已被證明可以有效地阻止病原的排放以及降低死亡率。預防尿液傳播是降低動物和人類感染風險的最佳方式,最終可減少此致命疾病的傳染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