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網站

幼犬的四個發展階段

獸醫保健團隊在確保幼犬成長為行為良好的狗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 在了解正常發育的情況下,臨床醫生可以成為在狗的四個發育階段向主人提供適當指導的主要來源,以幫助防止不良行為。

四個發展階段

行為發展與身體的成熟和神經系統的發展息息相關。 幼犬的發育分為四個階段:新生兒,過渡,社會化和少年。 但是,這些階段並不是完全固定的。 不同的品種可能以不同的速度發育,環境因素會影響基因表現。 產前狀況(例如飲食和母犬的健康狀況)會影響幼犬的發育。 在其他物種的研究發現,生活在高壓環境下母犬的後代對於刺激性壓力更為敏感。 但是,這四個時期仍然是討論幼犬發育的有用參考點。

broken image

新生兒時期

新生兒階段從出生到大約2週齡不等。 眼睛尚未張開,耳道閉合,因此幼犬主要通過觸摸和嗅覺來體驗世界。

儘管神經系統不成熟,但新生兒對周圍環境有反應。 在一項研究中,在此期間接受母犬照護較多的幼犬在成年後的社交和身體投入方面比不受母犬注意的幼犬更高。在另一項研究中,與對照組相比,從3天開始被人類溫和對待的幼犬個性更加平穩並且他們在8週齡時表現的更有信心。應建議寄養家庭和育種者儘早溫柔的對待幼犬。

過渡時期

過渡階段持續約7天(範圍約14-21天)。眼睛和耳朵開始起作用,而且肌肉協調性更加進步。 在此期間,首先觀察到社交交流(例如咆哮)和互動行為(例如玩耍)。 幼犬會更加意識到自己的環境,並且能夠在沒有母犬刺激的情況下自行排泄。 因為幼犬可以離開巢穴較遠,所以這是教導良好排泄行為的理想時間。

新增文本段落。

broken image

社會化階段

社會化是指針對特定人群發展適當的社會行為的過程。 實際上“社會化”的應用範圍更廣,包括針對任何物種的社會行為的發展以及對相關環境刺激的調整過程。

社會化階段被認為是對外部刺激特別敏感且可能對發育產生長期影響的階段。 幼犬的喜好在這個階段容易被培養。幼犬的社會化敏感期始於3週齡,持續到12至14週齡。在這段時間內未進行社會化的幼犬對於人或新的環境較易感到害怕恐懼。

在社會化時期與人類的接觸程度至關重要。 即使短暫相處也會產生有益的影響。 在一項研究中,7 週齡才與人類相處的幼犬比3至5週齡就與人類接觸的幼犬在與人相處上更猶豫不決,直到14週齡時才跟人類接觸的幼犬會出現恐懼和抗拒的反應。

敏感時期的負面經歷也會對行為發展產生深遠影響。 突然斷奶,尤其是與同窩幼犬突然分離時,可能會對行為產生長期影響。與在8週齡之前仍生活在仔窩中的幼犬相比,在6週齡之前從母犬和仔窩中移出的幼犬表現更大的恐懼及更多的不良行為。

在此處新增文本段落。

少年時期

少年階段是指從社交階段結束到性成熟的時間。 通常在大約6個月大時觀察到性行為,但在大型和巨型品種中可能會晚一些。

即使性成熟後,狗在行為上仍不成熟。大型犬可能要等到18個月大或更大時才能在社交上成熟。因為在這個階段容易有行為問題,建議找相關專業人員幫忙。

制定社交計劃

教導幼犬社會化越早越好,只要幼犬保持冷靜且不恐懼,不論多晚開始都可以。制定社會化課程時應考慮主人的目標,並且可以依照幼犬未來發展的期待給予相對應的刺激。

任何年齡的健康幼犬都可以開始一週兩次探訪新的地方。主人應避開健康和疫苗接種狀況不明的狗經常去的地方。建議讓幼犬以自己舒服的方式探索,也可以攜帶玩具或零食,讓過程更加愉快,但是如果小狗變得太害怕而不願意玩或不願意吃零食,則應結束課程。

可以讓幼犬慢慢接觸各式各樣的人群,從安靜的大人開始,接著是年齡較大且可以冷靜且溫柔對待動物的孩子。同時也可以開始讓幼犬與其他年齡的健康犬隻接觸。

對於某些連輕微刺激都無法接受的幼犬而言,他們的社交課程應作相對應的修改。 如果一直無法改變他的恐懼感,則應與主人討論更深入的行為治療計劃或是轉介給獸醫師評估。

broken image

幼犬社交課程

幼犬社交課程為幼犬提供了學習如何在人和狗周圍保持冷靜行為的機會。有參與社交課程的幼犬也比較不容易再次被送養。

值得注意的是,幼犬的基礎疫苗計劃在12至16週才會完成,不過有研究顯示,幼犬在社交課程中感染犬小病毒的機率是很低的,但行為訓練不足卻可能造成幼犬會再次被送養。提供初始疫苗接種和獸醫健康證明可幫助評估幼犬入學前狀況並降低感染傳染病的風險。

broken image

第一次拜訪獸醫

病史

可提供簡短的行為史給獸醫師,獸醫師也會向主人詢問各種有關幼犬的問題。獸醫師可提供簡單的衛教單給主人以幫助他們處理正常但不受歡迎的行為(例如,亂咬東西,弄髒房屋,破壞性行為,吠叫),亦可避免主人自行摸索不恰當的訓練行為。

健檢及行為檢查

幼犬通常在社交敏感期階段接受第一次的檢查,正向及負面的經驗對未來都會有深遠的影響,在獸醫就診過程中感受良好的幼犬,在未來也會比較配合並可以在往後接受良好的醫療保健。

生理和行為觀察都應紀錄在動物的病歷中。一般幼犬在健康檢查的過程中,會很輕鬆的探索診間,但在某些容易害怕的幼犬需要特別的方式去讓他們獲得良好的就診經驗,而有些可能會需要行為治療。

行為監控

臨床獸醫師會跟主人保持聯繫,以確保他們堅定地提供幼犬良好的社交機會。 隨著幼犬的成熟,通常會出現新的行為問題。每4到6個月應進行一次行為檢查,並且制定新的計劃,直到達到動物完全社會化為止。

結論

臨床獸醫師在幼犬發展過程中扮演著很具影響力的角色,儘早提供準確的行為建議,可以增強主人和小狗之間的連結,使小狗得以接受優質醫療服務,並有助於建立牢固的臨床醫生-主人-病人關係。